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宣讲团科普第九期】 微“观”结核


结核病,好发于肺,亦称“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它是一种强力的“潜伏者”,全球约有1/4的人感染了或可能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一部分是新发的结核病人,一部分则是潜伏感染者。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专性需氧菌,生长缓慢,对乙醇、湿热、紫外线敏感,是分枝杆菌属的成员之一。分枝菌酸是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一种特有成分,能抵抗酸性物质脱色,由于表面覆盖着一层分枝菌酸,所以分枝杆菌能被复红染色且不被盐酸酒精洗脱,在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菌体。

行抗酸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分枝杆菌呈红色细长状,单条或成团排列,菌体可见红色点状物。接种至罗氏培养基培养2-8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可见单个或成片的黄色菌落。通过分子检测以及菌种鉴定试验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 (放大倍数 400x


成团排列的分枝杆菌 (放大倍数 400x


接种培养35天后的罗氏培养基(1x),斜面可见明显菌落


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等药物能有效地抑制或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的合成,但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较容易产生耐药性突变,不规律用药有可能会导致单耐药株甚至多耐药株的出现。

根据分枝杆菌的生物特性,可以利用在医用酒精中浸泡2分钟以上、紫外线持续照射30分钟、煮沸、太阳直接照射数小时等方式杀死结核分枝杆菌,这些方法可用于进行结核病人日常用品的消毒。

对于怀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群,结核病实验室一般会进行以下方式完善分枝杆菌相关检查,为医生的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

一、涂片找抗酸杆菌:对痰液标本进行涂片,行抗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找抗酸杆菌。(注:不是所有的抗酸杆菌都是结核分枝杆菌)

二、抗酸杆菌培养:对痰液标本进行前处理后,接种至罗氏培养基上,每周观察斜面上菌落生长情况,连续观察8周。8周后无菌生长则为抗酸杆菌培养阴性。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结核分枝杆菌DNA以及RNA测定,在分子层面上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

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最直观辨别是否患有结核病的方法,如您在生活上或工作学习中与结核病人有接触,请配戴好口罩,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健康筛查。


宣讲团卡片



赵冬婷

检验室技师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硕士学历,掌握分枝杆菌各项检测工作,擅长分枝杆菌药敏试验以及分子检测。曾到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进修。